东埔河,新丰江在市区段主要支流,流域面积48.25平方公里,滋养着城区近20万居民,可谓是槎城人民的“母亲河”之一。然而,随着经济的发展、两岸人口的急剧增加,不负重荷的东埔河逐渐失去往日的“清纯”。东埔河黑臭水体不仅损害城市人居环境,也是当前市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水环境问题之一。
在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上,市人大代表提出了“关于开展市区两江四岸水环境专项整治的建议”,并作为重点建议交由市政府办理,这其中最重要一项建议即是“加大东埔河黑臭水体整治”。
对此,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非常重视,要求开展新丰江(市区段)治理工程和东埔河治理工程,对新丰江和东埔河进行清淤疏浚、岸坡整治、堤防加固、植物绿化等。
东埔河黑臭水体治理既是一项环境工程,也是一项民生工程。近年来,河源市、源城区两级党委、政府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落实责任,全力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工作,着力改善河道水质和生态环境,提升城区人居环境。
同时,制定了一系列整治方案,通过截污、清淤、补水、面源控制等系统治理,综合施策,使整条河流河清、水畅、岸美。随后,作为市区黑臭水体整治的重点河流,东埔河被列为先行整治河段。
问题在水中、根源在岸上、治理靠民心。随着整治工作的深入,无论政府层面,还是民间组织,逐渐认识到:加快整治东埔河黑臭水体是改善生态环境、造福百姓的迫切需要,对于改善城市河道水质、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和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治标的同时,还得治本;清污的同时,还得截污、断污。因此,加大宣传力度,提高两岸居民的环保意识,改变居民乱排、乱扔的生活方式,引导群众积极参与黑臭水体的整治,从根本上解决黑臭水体问题,是实现东埔河水体水质明显改善的关键一环。
为此,在源城区河长制办公室、源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指导下,一场持久的“治污人民战争”悄然打响。组织这场战争的,正是河源市河湖保护志愿者协会。
自今年9月起,在源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指导下,该协会发挥自身优势,广泛借助民间力量,组织协会成员、志愿者,对东埔河沿岸36个小区和街道开展为期半年的“赶走黑臭,与清水为邻——东埔河黑臭水体整治项目公众参与宣传宣传活动”,从而加强社会对东埔河治理的认知度和参与度。
行动中,河源民间河长通过编制与黑臭水体相关动漫、画册、单张、以喜闻乐见的方式,积极向社会宣传黑臭水体治理基本情况、现状、进展,鼓励居民各级以各种方式加入到黑臭水体治理全程中来,共建共享美好居住环境。
同时,组织党团志愿者、河源民间河长、河小青对东埔河两岸堤防及之间的主槽、滩池等进行清理;联合街道办、居委会、物业公司,及时宣传东埔河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重点任务、工作方法、整改情况等,听取公众意见,介绍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政策措施;充分利用民间河长及沿岸居民力量,加强民间河长对污水口的排查力度,及时发现并收集污水偷排点依程序提供给主办单位,加强监督。
截至目前,该行动已深入东埔河沿岸的天悦花园、虹景小区、万厦虹景、文明邨、山海花园、吉翔居、德润世家、明源国际、永福小区、碧水轩花园、永福邨、嘉福花园等30余个居民小区,以及周边多个村居、社区。
通过宣传和舆论引导,不少居民以各种方式加入到东埔河黑臭水体治理的过程中来,逐渐营造了社会各界共同关心、支持、参与和监督东埔河保护的良好氛围。
不少居民表示,通过黑臭水体的整治,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,今后一定会保护好自己的“母亲河”,不乱扔垃圾、不在河岸边种植蔬果、不在河岸边养家禽,努力为东埔河黑臭水体的整治贡献自己的力量。(来源:河源市民间河长)
责任编辑:李玲